令丞相张悌和丹阳太守沈莹领了3万兵马,渡江迎战王浑。
张悌和沈莹渡江之后,就遇到王浑的部将张乔率领的七千兵马,张悌军随即就将张乔军包围了。张乔一看打不过,立马就要投降。
“将军,那张乔乃是诈降!”
提出这个看法的则是张悌的军师诸葛靓。
“为何如此笃定?”
张悌有些疑惑地问道。
“那张乔乃是晋之良将,如今未战先降,实在有些蹊跷。”
“既然如此,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张悌继续问道。
“我觉得我们应当立刻出兵,趁其不备,一举歼灭张乔所部。”
然而,张悌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不可,如今大敌当前,我们不宜再树敌。况且,若杀了张乔,岂不是让其他人心寒?”
最终,张悌还是决定接纳张乔的投降。
然而,不久之后,张悌的三万大军便与王浑率领的主力部队相遇了。
沈莹带领着五千精锐之士,率先向晋军发起了冲锋。
“杀!”
“冲啊!”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沈莹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然而,晋军却也毫不示弱,他们严阵以待,以逸待劳。
双方激战正酣,沈莹连续发动了三次冲锋,但都未能取得胜利。不仅如此,他还损失了两员大将。
连战连败,吴军只能撤退。
晋军抓住机会发起追击。他们趁着吴军撤退时的混乱,奋勇追杀,导致吴军遭受重大挫败。就在这时,之前假装投降的张乔军队也从吴军背后发动攻击,使得吴军陷入绝境。
面对如此境地,诸葛靓见到大势已去,他尽力收拢残兵,最终带着数百名将士逃回江南地区。
然而,张悌却不愿离开战场,他坚持留在这里,与沈莹一起奋力抵抗。最终,他们都壮烈牺牲了。
这一战,吴军损失惨重,张悌一共带了三万名士兵,其中将近八千名士兵战死沙场,其余士兵纷纷逃亡散去。
与此同时,晋军顺利到达长江边上。
“大人!张悌率东吴三万精兵,被我歼灭,吴国上下必定震惊,我们何不速速挥军渡江,直捣建业,大军突然而至,定能不战而胜,让吴国投降!”
王浑手下给他建议道。
但王浑听到这一建议后则是白了他一眼。王浑认为司马炎的命令只是让他出兵江北,并没有让他渡过长江去进攻建业。这个时候如果私自渡过长江,那就是抗命。到时候有功劳都变成没功劳了。
唉,在晋国打仗太难了。不光要考虑军事上的情况,还要考虑朝中的格局。
幸亏王浑是个聪明人。
于是,他就带领大军停在江边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