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诗云: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贺兰山下有一处水草丰茂的平原,被称为西套平原,这里一直被草原民族视为塞上江南。
但是等张山和文鸯他们赶到这里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一片狼藉了。
之前从这里掠过的那群匈奴人又把这里的牧民洗劫了一遍。有一些零散的牧民看到又有大部队到来,拖家带口的又赶紧逃走了。
“将军,这…”
“先让士兵们安营扎寨,休整一日。休息好了我们再做安排!”
“好的!将军!”
按照目前这种情况,想要在这里建城显然是有些困难的。
文鸯他们想要在这里扎下根来,首先是要防备匈奴人的袭击,然后还要解决吃喝的问题。
张山可以暂时在这里保护他们一阵子,但是不可能永远陪着他们。
文鸯在来之前将在此地建造城池一事想象得过于轻松了。从当前局势来看,能够成功保住这些士兵们的性命已然相当不易。
“你不用担心,我定会将此地情形如实禀报于陛下,你们暂且安心在此修筑军寨。待日后构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之后,便不用再担忧匈奴人前来突袭了。”
张山看出了文鸯心中的忧虑,于是开口宽慰他。
对于开垦荒地此类事务,张山可谓是经验颇丰。遥想当年,他们还在营盘山的时候,那时的人力配备跟今天相比差的远了,但即使那样,也依然迅速完成了相关建设工作。
现今,张山所需做的仅仅是协助众人在此地筑牢根基,后续的驻守防御事宜,则全权交由文鸯负责。
这个地方离匈奴人的营地太近了,实际上潜藏着很高的风险,尤其是在夜里,谁也不敢保证匈奴人会不会夜里来偷袭。
所以,从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非常卖力的干活。
短短三天时间,这数万名士兵便已成功构建出营寨的大致框架。
他们齐心协力,在营寨四周精心布置了拒马和鹿角等防御设施。
如此一来,便能切实有效地抵御可能来自匈奴骑兵的冲击。只要那些骑兵慢下来,不管是文鸯,还是张山,他们都有信心让弩兵把匈奴人射成刺猬。
而张山和文鸯也深知,要想确保万无一失,还需不断加强防备力量,并时刻保持警惕。
“将军!我们在这里发现了煤矿!”
“在哪里?”
“距离这里不到五十里的一座小山,那煤矿就在外面裸露着。”
“太好了!走!带我去看看!”
有一个斥候来向张山汇报。张山带的兵很多都是从营盘山带过来的老兵,所以见多识广。
在西北这个苦寒之地,有了煤,以后就再也不用害怕冷了。关键是,有了煤之后,他们就可以烧砖了。砖头建成的房子,可比那些土房子结实多了。
在不远的地方,他们发现了一处露天的煤矿。
“这可真是个好东西啊!”
张山看着这个煤矿,乐了,露天的,直接可以拿走,都不用挖掘,比在营盘山那里发现的煤矿好用多了。
可是那些游牧民族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一些没有用处的黑色石头。
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又被称为黑色的金子,是人类应用最早的矿石能源之一。
张山飞鸽传书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赵盘,赵盘立即从工业部给这里调来了一队工匠。
工匠们到这里一看,又乐了。
这里不光有煤矿,离营地不远的地方还有大量的石灰石矿,这可是制造水泥的原材料啊!
有了水泥,那后面建城还不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吗?
他们很快就在营地的旁边建造了砖厂和水泥厂。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贺兰山下,经常能看到文鸯的士兵赶着马车拉着一车车的煤炭往营地里面运。
不远处的那些匈奴人还是忍不住出手了,他们一连观察了好多天,觉得汉人的兵实在是有些奇怪。
“站住!”
一群匈奴骑兵拦住了一支运煤队。
“你们这些汉人,天天在这里搬石头!都要把我们这里的石头搬光了!”
他们虽然不知道这些黑石头能干什么用,但是他们明白,汉人们绝对不会干无用的事情。这些黑色的石头说不定就是用来对付他们的武器,所以他们必须阻止这种事情。
这些运煤队哪里是匈奴骑兵的对手啊!他们很快就被匈奴人杀光了。
“不好啦!将军大人,咱们的运煤队遭到匈奴骑兵的袭击,运煤的士兵全部被匈奴人杀死了,无一幸免…呜呜呜…”
一名士兵心急火燎地飞奔至营帐内,向文鸯禀报这一噩耗。
文鸯听到这个消息,牙都快咬碎了。死的这个运煤队,全是他的部下。
“呜呜呜…”
“将军!请你一定要为弟兄们报仇啊!”
“报仇…这个仇必须得报!”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