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解约
解约需要几步?
按照正常来说,就和把大象放进冰箱一样简单。打开冰箱,放入大象,再关上冰箱就好了。沈芝玉想要解约也非常简单,提出解约,公司同意解约,成功解约就结束了。但现实情况就和大象放不进冰箱一样,公司也不会愿意这么简单就让她离开。
如果沈芝玉不是艺人充其量算劳务纠纷,直接去法院就好了,提前解约也不可能一点不赔偿,她也做好了支付解约金的打算。可是公司看上的也不是那点解约金,之前签是冲着有资源能撕奖来的,现在坏就坏在这些。
解约也是需要考虑时机,正好撞在大势女团集体解约,而沈芝玉也是大势演员,媒体都要戏称是“解约月"了。
卡在大众因为郑宇盛劈腿有孩子连环丑闻,导致忠武路男演员多少有点招人烦,而她社长也不是什么没故事的男同学。要说郑宇盛之前还算有口碑,讲义气的大前辈,而李社长本来就烂到没边了,连赌场都敢代言,什么破事儿他做出来都不值得大众惊讶。可以说大众对他的态度,就是除了有演技,长的一般般,黑料全肯定。舆论发酵就和腌制泡菜一样,需要一点耐心。从公司打压,到给前辈客串作配,其实就是知道了她想跳船的想法,抢先一步敲打,而且公司那种特殊人群,也确实需要人帮忙洗白。不管是名声还是目前的热度,没有比沈芝玉更合适的了。再到之后的那番录音,沈芝玉拥有良好口碑的另一面,是公司那种高高在上的精英式傲慢。
作为面向大众,服务大众的演员经纪公司,竞然背地里毫无尊重,口口声声说着"他们会懂什么?演技?只是想看女演员大腿而已”。被冒犯的大众群体,自然会选择站在沈芝玉一方,而bh,是自己选择了和大众背道而驰。
良好的口碑很重要,重要到可以左右别人的决定。只要放出一点点消息,别亲口说,永远不要,大多数人只会相信自己费力得到的"真相",而不是当事人说的那些。况且,公众人物不就是这样,一定要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给自己、给粉丝,留下辩解的余地。
永远围绕在沈芝玉身边或真或假的传闻,有好有坏,那些称得上丑闻的事情,就像狼来了一样,已经不再值得信任。本质上,沈芝玉和bh的战斗胜负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大众,他们争夺的舆论,而不是真正具体的赔偿金额。
任何律师看了,都知道赔偿金额并不合理,何况和bh相比,沈芝玉可是弱势群体。
一方要搞坏沈芝玉的口碑名声,一方也需要维持,至少不能让她损失商业价值。
演技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好说,票房数据才是实打实的,能够撼动投资方、导演以及广告商的。
不然为什么到现在,bh爆出此前她为了白夜行雪穗一角,估计设计牵扯到Agust D、JK,以及李灿嵘。
在爆料视频中说着绝不符合沈芝玉的刻薄话语,又用眼泪让李灿嵘投降,不止瞬间被哄好,甚至还反思自己,连连道歉。过往基本被实锤,却一直没有得到所属社承认的两任男友,被bh以离职员工爆料的名义变相承认。
还有“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的多位男艺人追求",只是想让她变成绯闻女王而已。
说着给她安排公司,却是不入流的三无品牌代言,已经签下,被沈芝玉拒绝,却在法院说她没有尽到责任。
这种广告或者宣传用了她的形象,基本可以告别高端代言。怎么可能同意?
bh就是为了损害她的商业价值而已。
那沈芝玉在干嘛呢?
在向李沧东导演自荐。
李沧东是韩国几乎不需要介绍的导演,作品不算多,但足够好,几乎每一部都很有口碑。
不管早一些的绿色三部曲,还是《燃烧》和《诗》常年评分都非常高。镜头总是在关注边缘人群,沈芝玉在他最新一篇采访中,几乎是直觉般的,察觉到他正在筹备新作品,虽然他只是透露自己在完成新剧本。也正是这位导演的作品,捧出了韩国首位戛纳影后。寄希望于获奖?
没到那种程度,可以在李沧东的作品中出现哪怕是女配角,对沈芝玉来说也够用,
她个人商业属性过于浓厚,再出演商业片会引发反感,即使那些公司的脏水效果有效,也不是全无效果,毕竞很多事情说的多了就成真的了。何况有一部分也确实是真的,七分真三分假,谎言就是得真真假假才不容易拆穿。
偏现实向的,最好再惨兮兮一点的,那种角色,才是最佳选择。她得让自己依旧清澈无辜,才对得起公司的所作所为。而且李沧东导演也绝不是公司可以左右的角色。24小时的司机食堂里,沈芝玉有点突兀的出现在李沧东导演面前。他正举着筷子,吃了一半的酱油炒猪肉套餐,小菜都没剩下多少。沈芝玉自然的点了份豆腐汤,在导演旁边坐下,需要自助的米饭和水则没有动,一直开口说话,好像只是来吃饭的而已。既然她不说话,李沧东也没有说话的理由,像是沉默的对决。“你想说什么?”
李沧东喝了一口水,还是主动开口。
“我想要出演您的作品。”
沈芝玉搅拌着豆腐汤,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