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干泉县的困难
“干泉县,平均每年降雨量不足300毫升,居民日常主要依赖附近干泉山冰雪融化后形成的零散绿洲,以及地下水资源生活。”“在干泉县平均每年至少会出现30天以上的沙全尘暴……”“根据上级资料:干泉县最近30年,已有20%耕地因沙化弃耕,每年平均地下水位降低1米。”
“县城内80%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留在这里大多都是老人孩子。这也导致生态治理,荒漠绿化项目更加难以推进…”刘建国站在黑板前,面对下方众多导师学生,拿着资料一边讲解,一边说出心底想法:“想改善干泉县环境,促进农户增收。我们首先得控制这每年0.7%的沙化耕地,解决如今过度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降低问题。然后提高农户收入…无论是推广滴灌技术,降低用水量和种植成本,还是找企业一起开发风能,太阳能,解决县城产业收入单一问题,都是我们这五年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刘建国的话听上去很简单,似乎只要植树造林,就能解决沙化问题。只要使用滴灌技术,就能解决水位降低问题,只要联合发电厂或光伏公司,建设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就能解决县城产业单一问题……但其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首先无论是滴灌设备,还是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都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成本。
这些钱不是一个普通贫困县能出得起的,而光伏公司电力公司也不一定对这里感兴趣,因为这里交通不便,强大的风沙灾害还会导致光伏板出现腐蚀破坏,电力成本不大提高。
而干泉县资源不多,除了风能光能之外,只剩旁边几十公里外一片盐碱荒漠,那里有一片盐湖,能开发钾盐,盐湖锂矿,利用盐湖卤水提取出碳酸锂进行售卖。
可本地盐湖卤水少,比起隔壁省好几个大面积盐湖,干泉县的盐湖就像是大海里的小虾米,压根没有多少公司感兴超趣……除了这些问题之外,控制耕地沙化,绿化沙漠戈壁也不容易。因为很多植物很难存活,哪怕梭梭树,胡杨树等等也不是随便种种就能存活的……即便这些数目管理得当存活下来了,可成本是多少?是否又能给当地村民提高收入,推动增产增收?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大家固然能够将上级拨款给科技小院的每年20万经费,全都贴补在干泉县,衣食住行科研发都靠自己,不动用这笔钱,但干泉县的问题却不是这20万就能解决的……
许穗眉头紧锁,指尖不自觉捏了捏笔尖。
据她所知。
一套基础光伏板滴灌系统成本就要9万块,若想进行全县产业升级,没有上万套设备,根本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
而国内有五分之一面积是沙漠,戈壁,半干旱沙地,盐碱地等等。哪怕上级有钱拨款,按照以上方式治理沙漠戈壁。那也会优先选择地理位置更加重要,四周资源更加丰富的地区。所以。
今年科技小院被设立在干泉县,就是因为上级既没那么多钱拨款治理,却又不想放弃类似于干泉县这种资源不算丰富,又环境条件恶劣的小城市……希望这次全国32家高校能给他们带去新的好消息!教室内一群人心知肚明。
纷纷低声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但湖州农大以前也没接触过沙漠戈壁治理,只在书上资料上见过相关治理方案,可这些治理方案他们见过,旁人也见过,政府相关部门肯定也提前见过。如果能用,这些方案肯定早用上了……
“大家今天回去仔细想想,认真看看手中资料,分别写出切实可行的十条相关建议,等另外三所农大研究人员到齐后,我们就按照共同选出的有用建议,各自负责指定的区域和农户!"刘建国看了看窗外逐渐天黑的上空,拍了拍手,让大家原地解散回去收拾行李。
刚刚坐中巴车来到学校,刘建国便召集众人放下行李后开了个小会,讲讲目前干泉县枯河村,以及干泉县本身环境,地域,人口等问题。这所干泉县第二小学,本是干泉县最大的二所小学之一。但这些年随着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不少人在外面买了房子定居,干泉县里的孩子也就越来越少。
今年这所曾经还有数百学生的学校,开学季,只招收到了四十多名学生。学生流失,老师减少。
上面将学校空置教室宿舍改造了一下,用来充当这次科技小院众多高校师生的住处。
湖州农大来的最早,刘建国直接让众人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宿舍,顺便挑选三间教室充当湖州农大众人研讨办公室。
许穗拎着文件资料和赵丝丝往四楼走。
她们两人和另外八名女生,还有一名女导师一起住在四楼最右边改造后的空置教室。
教室空间比较大,除却她们11人之外,还有9个空置床位,不知道回头有没有其他学校女生一起入住。
作为教室改造而成的宿舍,左右两边墙壁全是窗户,私密性不太好,也没有浴室和厕所。
好在大家来之前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学校这边还用不知道从哪里拆下来的深色布料,做了几个简单的窗帘,用铁丝挂在墙上。
许穗几人纷纷掏出行李箱中的床单被套,快速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