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公开,不能影响到李平安的生意。
说到生意,姜戈就和李平安谈了一个下午,她希望李平安打算卖曲辕犁的话,能从松阳县百姓手里收曲辕犁的部件,还要男女不限老少不论,只要求部件质量过关。
曲辕犁的价钱不能太高,保证每一个百姓都尽量能买的起。
为了这事,李平安特意加班给她把犁铧打出来一个,吭哧吭哧一晚上她手里已经有了犁铧的样品,不过就一个,其他的估摸着还要些时间。
其他的人也断断续续的来了,姜戈依旧是把图纸发给其中擅长木匠活的人,让他们在制作曲辕犁的过程中讲解。
再组织一个技术好的人制作其中的一个部件,争取能早点把第一个曲辕犁给做出来。
院子里的人忙的热火朝天,锯木头的锯木头,做活的做活,根本不需要姜戈在中间做什么。
她看着这一幕咂巴两下,果然专业的事情还是要教给专业的人。
看那个大妞,说起木头来是光芒四射,这就是专业的力量吗?
这曲辕犁的制法简单,加上现场又有这么多人,很快就把十个部件制了出来。
十个部件摆在地上,只缺少犁铧。
姜戈把犁铧和其他部件放在一起,又亲手把它们拼接到一起。
至此,曲辕犁成。
院子里站着一大堆人,眼巴巴看着姜戈。
这曲辕犁是做出来了,可他们还不知道曲辕犁犁地有多快呢?
他们想亲眼看看。
“二旺。“姜戈冲着二旺招了招手,示意让他来演示。
二旺低头看了看自己空荡荡的袖管,虽然不知道姜县令为什么叫自己上去演示,但他相信姜县令不可能取笑自己。
这个院子里铺上了青砖石,要演示只能去外面的空地上。
二旺单手拎着曲辕犁到了外面,寻了块空地就开始演示。
健壮的青年即使是单手拉犁,犁起地来也是轻轻松松,拉起犁的时候步伐停都没停一次,这就是工具的魅力。
看着就轻便省力。
不要说一日五亩,一日十亩恐怕也不在话下。
黑夫下值后,一道流光闪过,他便出现在了秦营之中。
和往常一样,营帐中挤满了看热闹的军士。王翦将军站在人群中,惊跟在他身后,见到黑夫回来,便开口问道:“辛苦,今日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黑夫迟疑了一下,随即回话:“姜县令这几日在琢磨一种农具,据说是方便开荒土地,一日十亩地不在话下。”
开荒土地?
一日十亩!
大秦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政策,推行“重农抑商”,将农业视为国家根本。开垦荒地被视为增加粮食产量、充实国库的重要手段。
农民开荒使用的农具大多是铁犁、锄头,牛耕都没有完全普及。加上“授田制”的推行,国家将国有荒地按户分配(每户约100亩),农民需在一定年限内完成开垦并耕种。面对大片荒地,农民可能以家族或邻里为单位合作,共同清理、翻土。
若是有了更便捷的农具,大秦农民开荒的速度肯定会大大增加。
王翦想到此,不由得露出一个笑容,紧接着追问:“黑夫,你可记得此物的制作方法?”
黑夫旁观了曲辕犁制作的全过程,这些步骤都记在脑海里,被问及心里也不慌,点了点头:“记得,姜县令在制作时并没有避开我。”
这句话也是一个信号,没有避开黑夫,说明姜戈可能不在乎黑夫把制作方法泄露出去。
“姜县令如此器重你,一定不能辜负他的信任,好好做事。”王翦拍了拍黑夫的肩膀,示意他把新农具的制作方法说出来,让擅长绘画的军士画出来。
“这个新农具的名字叫什么?”
“姜县令说此物名为曲辕犁。”
黑夫开始详细描述曲辕犁的制作方法。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尽量将每一个细节都讲清楚。军士们迅速将图纸绘制出来,笔尖在绢布上游走,勾勒出曲辕犁的轮廓。王翦站在一旁,目光紧紧盯着图纸,时不时点头,显然对黑夫的描述十分满意。
“曲辕犁的关键在于它的辕杆弯曲,比直辕犁更加灵活,转弯时省力许多。”黑夫继续说道,“犁头部分也经过改良,采用了更坚硬的铁制材料,能够轻松破开坚硬的荒地土壤。”
王翦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忍不住问道:“此物果真能一日开荒十亩?”
黑夫点头:“姜县令亲自试验过,确实如此。而且,曲辕犁不仅适合开荒,还能用于深耕,提高土地的肥力。”
王翦深吸一口气,心中暗自盘算。若是此物能在大秦境内推广,荒地的开垦速度将大大加快,粮食产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对于正在四处征战的大秦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黑夫,你立了大功!”王翦拍了拍黑夫的肩膀,语气中带着赞赏,“此物若能推广,必能为我大秦带来巨大的利益。”
黑夫谦虚地低下头:“将军过奖了,这都是姜县令的功劳,我只是将他的发明带回来而已。”
王翦摇头:“你不必谦虚。若非你细心观察,又怎能将如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