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真是大气,祝贵人事事顺遂,大吉大利,财源广进!”
顾佑安这里了事儿了,张隐山那边已经见过张家原来的老仆,老少共十三人。这十三家中有三个孩子,剩下的有四五个懂点医药的,要送去家中药铺帮忙,剩下的几个留在家中伺候。
算起来,张家种地还是缺人,张隐山在牙人那儿买了十二个种地的奴才,花了不到一百两银子,跟顾佑安比起来,简直太便宜了。张隐山看那婆子一眼,怀疑她是不是暗中收了张家的好处,才给他算这般便宜。张夫人立刻道:“你这孩子就是不懂行情了,碰到灾荒年间,一袋粮食就能买来一个青壮奴仆,纵使这几年年景还行,买个普通奴才几两银子顶天了。你选的这十二个各方面都不出色,若你去外头买,八十两银子都能买来。”张婆子忙道:“夫人,这话可不能这样讲,老婆子我带来的人可都是选过的,可不是外头街上随手拉来的懒汉。”
“知道你选过的,我只是教导这孩子两句罢了。”张隐山知道他爹不愿意跟族里有什么牵扯,他们家日子过得还行,也不愿意受族里接济。
不过,他们家的老仆是张家族里帮忙收拢的,这个不好算银子,就算张隐山肯给钱,张夫人肯定不会要。所以啊,大家族真是砍断骨头连着筋,分也分不清。
张隐山也顾不得许多,知道张夫人没有暗中贴银子后,张隐山结清银子,这就要走了。
“还请夫人帮我问一问,回信可准备好了。”“都准备好了,不过这会儿已经是半下午了,你留下住一晚上再走?”“多谢好意,不用了。”
张夫人留不住他,只能作罢,叫身边的丫头去书房把回信送来。事情办完,顾佑安和张隐山这就告辞了。
出了张家的门后,顾佑安先带他们跟牙人一块儿去衙门给才买来的奴仆换了籍书,都落到她名下。
送走牙人,顾佑安给管家王全拿了银子:“你点几个人,带他们去采购过冬要用的棉衣棉裤棉被等,鞋袜这些小物件也给配齐了,一人两套。”“听主子吩咐,小的这就去办。”
八十多人的衣裳鞋袜棉被,并不是小物件,人少了肯定不成。王全点了老熟人陈昌给他打下手,又叫上他儿子王虎,随后才去跟高金商量,叫他领二十个人跟他一起去。
高金立刻应下:“要搬什么东西,您只管吩咐。”这时,庄头张贵主动走过来,道:“我们中有十来个半大孩子,我熟悉他们的身量,买衣裳我帮得上忙。”
张贵私心里,还是想给自家儿女买一身合身的衣裳,这样穿着才暖和。高金明白张贵的心心思,也没多说,只叫他跟上。顾佑安和张隐山领着其他买来的奴仆先出城,郭素见他们带一大帮人进客栈,都惊了。
“你们买了这么多人,花了多少银子?”
张隐山道:“我家就二十多口人,剩下的全是顾家的人。这还只是一部分,还有二十多人去采买棉被去了。”
郭素略算了算,不得了了,竞买了八十多人,顾家可住得下?“住得下,村里还有官府没有赁出去的空房子,叫他们住那儿去。等明年开春后,我们家也修一套大宅子,把全家人都安顿进去。”顾佑安现在手里的银子不是小数目,留下明年采买货物的银子后,她能动用的银子除了够她建宅子买铺子外,还能存下不少。“你们家添了这么多人,冬日里家中柴火肯定不够用,粮食也不够吃吧。”“应该是够的,我爹娘他们知道家中要添人,我们家今年秋收的粮食不仅不卖,还跟村里人买了些囤着。”
顾佑安跟郭素说话时,小菊已经跟小二要了茶水来,倒好了茶水放到不烫嘴了,才送到顾佑安手里。
曾经顾佑安屋里的管事媳妇儿魏嫂子已经去屋里走了一圈,把屋里细细打扫了一遍,把小姐换下来的衣裳洗了晾上。怕明天出发前衣裳晾不干,魏嫂子去厨房要了一盆炭火烘烤着。
等到用晚食的时候,顾家的厨娘杨婆子钻进厨房,做了三道顾佑安从前爱吃的菜端出来,红烧素茄、冬瓜丸子汤、炝炒醋白菜。杨婆子做的菜是跟客栈厨子做的菜一起上来的,顾佑安一口就吃出这三道菜是杨婆子做的,回头笑着夸了句:“杨婆的手艺越发好了。”杨婆子站在大堂后门处瞧着,见小主子夸她手艺好,杨婆子放下心中忐忑,笑道:“您打小跟着夫人一块儿用饭,口味也随了夫人,爱吃香嫩可口,蒜香麻辣的菜,这里菜蔬少,也没有好肉,就捡几样新鲜的菜蔬给您做几道素口的。”
“很好吃,有您在,以后我们家可有口福了。”杨婆子欢喜笑道:“老婆子我这两年学了新的菜,等到了松江城,我做给您尝尝。”
顾佑安点头答应,叫她别候着,快去用饭吧。郭素吃了口红烧肉,这么好的肉菜,顾家那个厨娘怎么说肉不好?不缺肉吃是多好的日子啊,以前她别说肉了,粥饭能吃饱都算好日子。郭素想什么就说什么,她把这话说出口,顾佑安就说:“好日子坏日子都能过,不过若是有挑选的余地,谁不想吃点合胃口的?”“你说得也是。”
这话又引来张隐山感叹,以前他也是个食不厌精的公子哥,流放了一回,如今他也什么都不挑了,只要没毒,有什么吃什么。郭素震惊:“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