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出继
长孙嫣同弟妹齐王妃,姑姐平阳公主约好,一起到东宫探望。路上,杨永儿同两人低声道:“我听说,东宫前两日没了个宫女,已经被抬出去了。”
长孙嫣心里一惊,下意识同姑姐对视一眼,两人都没说话。到了东宫,见到大嫂郑观音,见她面色红润,气度如常,三人心里就都明白了。
平阳公主看了看孩子,问道:“侄儿可有名字了?”郑观音笑道:“公爹起的名字,叫承宗。”杨永儿拍手道:“这名字好,赶明儿我肚子里这个生出来,若是男孩儿,就叫他承业,外人听起来,还当同承乾承宗是亲兄弟呢。”当时的人起名,并不讲究字辈,像建成世民兄弟,都没有按字辈起名,但李渊登基后,勤于耕耘后宫,一口气得了好几个儿子,他懒得起名,干脆都按元字辈,一口气排下去,他也省事。
别说,倒是很合适。
因此承乾承宗的名字起出来,众人并不觉得怪,反而觉得堂兄弟们这样起名,显得亲近,故而齐王妃很热衷于这一点。太子妃和秦王妃并不这么觉得。
几人闲聊几句,都觉尴尬,就借口不打扰大嫂休息,告辞离开了。出门时正碰上太子李建成回来,长孙嫣和杨永儿见过礼就要离开,只有李秀宁立住:“你们先走吧,我同大哥说两句话。”等四下无人了,李秀宁方问道:“那孩子的娘,是怎么没的?”李建成看了眼妹妹,嘴唇蠕动两下,又低头道:“太子妃说是难产而亡。李秀宁冷哼一声:“那是服侍过你的宫人,为你生下长子的宫人,怎么没的,你都不知道?”
李建成满头大汗,只想求妹妹不要问:“终究是我亏欠她姐姐的。”他也需要一个嫡长子,而不是一个生母卑微的庶子,且这事父亲也默许了。听到元贞姐姐,李秀宁心里也不落忍,半晌,终究是叹了口气:“既如此,你同她好好过日子罢。抬出去的人,你告诉我抬去哪里了,我为她选个好墓地安葬,家里还有什么人,我去安置了。”大嫂这事办的粗糙,毫无遮掩,并不是她的作风。她是笃定了父亲和大哥会认下此事,不会声张,这也是一种无声的报复。但她没有想过,这孩子以后会长大的,他长大后稍一打听,就能知道自己不是母亲所生,也知道自己生母死的冤枉。届时她们母子,又如何相处呢?
李建成正为此事为难,闻言忙向妹妹拱手:“有劳妹妹了!”李秀宁揣着心事走了,刚走出几步,见大哥还在原地站着,神情恍惚,不由又叹了口气,回去道:“大哥!大嫂已经没了,承佑也已经没了,人死不能复生,你日日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你是爷娘的长子,是我们姐弟的大哥,总要挑起家里的担子吧,娘在天上看着你呢!”
李建成被妹妹当头棒喝,如梦方醒。
他生来是唐国公世子,父母寄予厚望,自幼饱读诗书,精于骑射,只需打理好家中庶务,等着父亲过世,继承爵位,得封荫官,这一生也能平平顺顺的过去了。
虽然他性子优柔少断,缺少主见,但到底不算什么大缺点。父母知其性格,为他娶妻郑氏,元贞性子果断,夫妻俩性格互补,感情也和睦。
谁知道父亲一朝举兵,他担心官兵追捕,竟然一时糊涂,将妻儿都抛下了。如今妻儿已逝,他追悔莫及。
父亲又为他做主,娶妻观音。
他自然是想和观音好好过日子的,奈何观音处处都像元贞,甚至比元贞还主意大。
朝堂之上,他也难以应付,往日做世子,今日做太子,一字之隔,大有不同。
他既没有父亲老练,也不及弟弟聪明,处处维艰。且他依稀能察觉到,立国之初,父亲想用二弟来制衡自己这个年长的储君,后来二弟立了战功,又想用自己去制衡二弟。他是不擅长做这种事的,只能沉默。
这些事情,妹妹都不知道。
他也不欲与妹妹讲,只是打起精神,同妹妹道:“你放心吧。”李建成迈步进了丽正殿。
郑观音正在哄孩子,承宗虽然不是她生的,但她也十分喜爱。丈夫进门的那一刻她就察觉到了,虽然不惧,但也下意识挺直了背脊。夫妻两人之间,已经隔了三条人命了。
她的丈夫坐在床侧,半响,低声道:“逝者已矣,我们活着的人,好好过日子吧。”
一滴泪落在孩子的襁褓上。
大胜尉迟之后,诸将咸请与宋金刚战,世民曰:“送金刚悬军深入,精兵猛将,咸聚于是,武周据太原,倚金刚为捍蔽。军无蓄积,以虏掠为资,利在速战。”
“我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分兵汾、隰,冲其心心腹,彼粮尽计穷,自当遁走。当待此机,未宜速战。”
一句话说,就是我有饭吃他没有,他急着打我不急。武德三年正月,唐将军秦武通击降王行本。二、三月,唐将王行敏、李仲文分别在潞州、浩州击退刘武周军的进攻。唐将张德政袭斩护运粮饷的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占领张难堡,切断了汾水东侧的宋金刚军粮道。
四月,与唐军相持五月有余的宋金刚军终因粮秣断绝,被迫以寻相部为后卫,向北撤退。
秦王世民追及寻相于吕州,大破之,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