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三十七章
冉曦在心里是愿意姐姐如此想的,但是,只要她是大丞相魏恒的女儿,她就不大可能有向着大昭。
听到顾贞口出此言,她实在诧异,不知道顾贞要如何应对,才能使他们信服。顾贞不紧不慢地开口:“若是郡主真的一心向着乾朝,为何一直与大丞相若即若离?″
魏恒家族中的亲属颇多,想在其中挑选自己的继任者,听话又有能力的,根本不缺,若是冉黎想继任魏恒权臣的位置,最好的平稳过渡的方法可不是和她的生父若即若离。
除非她掐准了魏恒对她这个女儿重视非常,非她不可,可裴容等人否定了这种可能,魏恒可是亲手杀了郡主的母亲,虽说后来为自己的妻子平了反,但是只要稍微知道当时情况的人,就知道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和制衡。毕竟后来是与蜀州刺史和好了,怎么还能如此诋毁一个与蜀州刺史亲近的人呢。
一群人思及此,皆是沉默。
又听得顾贞说道:“郡主在大昭做什么,你们知道吗?”一群人面面相觑,同时摇头,郡主的行动是机密,只有几个与她极为亲近的人知道,轮不到他们。
“我也不好同你们讲具体的,只说你们知道的,她自从十二岁就到了大昭,在大昭呆了九年。这九年当中,郡主可是让你们做过什么杀害大昭普通百姓的事情?”
“没有。“嘈嘈杂杂的声音当中,几乎都是这样的回答。顾贞循循善诱:“若是你们厌恶一个地方,大概不会如此吧。”不把灾祸波及到别人,是很难做到的,像郡主这种爱憎分明的人,是不会做到的。
“毕竞在这里呆了九年,对这里也有感情了,也在这里有了亲人。”顾贞的眼神掠过冉曦,冉曦会意。
这是让她再说一句,作证的意思?
冉曦揣测了一番,欲再要与顾贞进行眼神的交流,得一个更确切的答案,但是顾贞再也没有回应她。
那就说吧,这种情况下多一个证人,不会有错的。“是啊,阿姊与他们关系很好的,虽然没有血缘,但是是真的把他们当做了亲人。”
说这话的时候,冉曦想起了姐姐与自己相处的点滴,思绪不禁飘远,丝毫没有注意到顾贞在瞧她。
表妹说的字字句句都是实话,冉黎与她的关系,应当是比许多亲姊妹更为亲近,在她阿姊跟前,他这个表兄,是远远比不了的。早知道,不在她跟前提起冉黎来了,平白给自己找了个添堵的事情。扭过头去,控制着自己不再去看冉曦。
幸而有一个人的问话,打断了他的思绪:"李郎君是哪里的人?”“跟你们一样,是大昭的人,不过,我颠沛流离,去过许多的地方,不论乾朝还是蜀州,对他们都有些了解。”
顾贞方才说的冉黎可能心向大昭的话,也就是哄骗一下对于冉黎不大了解的山寨中人罢了。
他的心里明镜似的,冉黎与生父若即若离,只是很有把握魏恒在继任者一事上,只能选择自己,对大昭的百姓好,是要把大昭收入自己的囊中,因而要在大昭留个好名声。
他不能屈居于冉黎之下,要让他们信任的是他,而不是冉黎。听了他的话,那群人虽然也有些不大舒服,但是终究是接受了,因他近几日的所作所为,他并不比郡主差。
如顾贞所料,第二日,冯鸿就回了信,亲自带人严查此事,上报给朝廷。如今,韩宁意外死亡,找不出原因,朝廷无奈,派了顾贞原来的得力属下大理寺的少卿前来处理此事,在他没有到来之前,卢县的事情暂时全部由冯鸿这个二把手代理。
顾贞拿着这封信,又来见了裴容。
“其实,大昭的官员,也不似你们之前想像的那样,完全不可信,我与冯县丞有些交情,他是个信得过的人,一定会尽心尽力将堤坝的事情处理好,不会让堤坝人为决堤,淹了卢县。”
话语当中的指向,裴容再清楚不过了,明日,乾朝的人就要来了,是该他做抉择的时候了。
裴容干脆利索地答道:“原来我是被种种误会蒙蔽了双眼,如今倒是清楚了,我们不会跟着不把我们当人,为了一己之私,祸害我们的人为伍。”“好。“顾贞的脸上又洋溢了笑容:“明日设宴,由我来应付他们十几个人,谈拢了就好,谈不拢的话…”
顾贞按了按挂在自己身侧的佩剑,裴容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似是为自己鼓气道:“若是郡主在此,定会如此决策。”又是冉黎,顾贞不悦,但是碍于时局,顺着他的意思,点了点头,紧接着吩咐道:“那便去备宴,一切按照原来接待他们的规格,万不可让他们察觉出异样来。”
裴容得了指示,忙不迭地吩咐下去了,一直到他离去,郡主这个称呼一直在顾贞的脑海中回荡。
明天,不光大丞相的人要过来,冉黎也是一定要来的,如此重要的时候,怎么可能不对冉曦嘱咐上几句。
顾贞信步走到冉曦的房门口,天色已晚,但她的房间内还燃着烛火,想来是为她姐姐和表兄的事情担忧。
顾贞上前一步,叩了叩门。
冉曦提了一盏灯走了过来,开了门,想顾贞如此晚来,定是又有什么事情,故而一有些焦急地问道:“他们安排得如何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