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入V第二更
024.
一般而言,《相思》、《碎玉》和凤鸾秘闻这类型的报纸的主要读者群体是青少年,年龄层比较小,中老年群体并不是言情小说的受众。一方面,这跟中老年群体的识字率是有关的。虽然大梁推行义务教育多年,早期的时候扫盲班也是积极在办,现阶段的中老年群体,基本都是接受过教育的,按理说识字率不应该低到哪里去。但别忘记,学过的东西要是不用,是会容易忘记的。就像上辈子戴琳琅学过的英语,考过四六级,这辈子十几年没碰过,很多学过的英文单词放在她面前她都认不得。
大梁跟上辈子不一样,上辈子从小到大都要学英文,而大梁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没有外文课程的。便是义务教育之外的初高等教育,也很少学校会开设外文课程,外语专业,在这个时代是个十分小众的,不是有搞外贸的,通常都不会去学反倒是那些外邦人士,学大梁官话的多,尤其是港口城市,还有专门的语言班。
听闻大梁周边的国家,上层人士都以会说大梁官话为荣。某种程度上,也是实现了上辈子戴琳琅学英语时的畅想:全世界都说中文该多好。
言归正传,像戴琳琅这样的年轻人,久久不学英语都能把学过的知识忘记,何况中老年人呢?
是以这时代的中老年人,即便接受过教育,但是文化水平是不高的,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只认得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稍微有点难度的词汇,看不情的可能性很大。
偏偏言情小说,尤其是古代言情小说,文笔不一定全是华丽,但绝对不会直白,没有点儿文化水平,是看不懂的。
这不是作者特意为中老年群体设置的阅读门槛,单纯就是因为习惯了这样写作,写小说这件事,自古以来都是有的,在大梁之前,小说叫做话本子,话本子的创作者,大多是落魄的文人阶层。而那时候,能念书的人才占多少?古代十个村子,都未必能出个读书人。
但凡读了书的,那都是文化人,再落魄,写的小说不论剧情精彩与否,文笔方面就不可能是大白话。
大梁建立后,全国推行了简体字和白话文运动,白话文小说也是那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可第一批作者,大部分也是曾经的读书人,而不是接受白话文教育长大的作者。
这些读书人在创作时,确实很多已经尽量偏向于白话文了,可距离生活化那种能叫普罗大众看懂的白话文,却还是有很长的距离的。之后,接受白话文教育长大的作者开始创作,想要一下子完全摆脱这批早入场的“前辈"的影响,是不太可能的。
最初的写作,都是模仿,待一定阶段,才会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么多年过来,对比一开始的小说行业,现在小说的阅读门槛,已经降低非常多了。
特别是当代言情小说,基本能认字的,就能看懂个七七八八。只是对识字不多,只记得生活中一些常用字的这部分中老年群体而言,可能还存在一定阅读门槛,尤其是文笔要求较高的古代言情小说,只识得部分字的中老年群体,是比较难读懂的。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言情小说的故事性,可能不太对中老年群体的口味。言情小说的创作者,基本都是对爱情还怀揣着希望的年轻人,而不是已经进入婚育,被日常柴米油盐,养娃工作消耗掉精力的创作群体。这类没经过婚育的年轻创作者,对故事的创造,大多都是依靠她们的想象力,塑造出的爱情,是幻想中的爱情。
她们笔下的爱情,符合的是同样没经历过婚育的青少年读者口味,而不是中老年群体的口味。
故而,才说言情小说,特别是《相思》、《碎玉》和《凤鸾秘闻》这些言小说的受众不是中老年群体。
《主母》这部小说会被自家编辑的阿奶喜欢,才叫《碎玉》的王主编这般意外。
不过,这应该是个例吧,王主编不太确定地想了想,问道,“你家阿奶平时也看小说吗?她从哪个渠道看到《主母》这篇小说的?”“看,她平时也是看小说的,不过看现代言情小说,特别是家长里短婆媳关系的小说比较多,她不爱看古代言情小说,《主母》这篇小说还是她在茶楼吃点心时,听说书人讲的时候才知道的,回来后就让我帮着找《主母》连载的报纸,当时连载时,每期《相思》旬报比我买得还积极,我奶的朋友也很爱看《主母》,小说出单行本后,她和那些奶奶爷爷们第一时间跑去书店买了。”新编辑还没说的是,她家阿奶还让她教她怎么写信给《主母》的作者呢,她们那个小群体的奶奶爷爷们,都有一堆的读后感想要跟《主母》的作者陈三愿讲,比如什么自己当初也受到过婆家的欺骗啦,公婆偏心眼啦,孩子太难教啦,男主对女主不错,可以嫁给男主啥的巴拉巴拉。还有觉得女主手段太狠了点,想要女主柔和点的,或者称赞女主干得好,她们年轻时要是也这么勇,就会受那么多气了啥的。总之,新编辑还是第一次看自家阿奶这般看小说上头。“那《贵女》呢,我们家《贵女》这篇小说,你家阿奶看不看?”“一开始是有看的,但是她觉得读着很费劲,看不懂。《凤鸾秘闻》那篇《表小姐》我也拿给她看过,她一样觉得看不太懂,她觉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