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日食
牛石头从县衙回来后,人一直很亢奋,不吐不快。他兴致勃勃地钻进灶房,围着他正在掌勺的媳妇转,和她讲今日的见闻:“翠翠,我今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样一个娇小姐,怎么能懂那么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站在堂上讲怎么做农具,就好像我在田里种地一样有成算,就是让人想信她。”
牛石头一边帮忙盛菜,一边和媳妇商量道:“刚好我们家那把镰刀已经没法用了,准备换新的,我明早就去铁匠铺按照她说的办法做一个,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好用。”
“对了,那小姐据说在吴家村提了个九麦法,能让小麦春种夏收,我们也试试呗……
牛石头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他媳妇针线活又做得好,他们这个小家经营得很好,属于略有薄产的农民,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在开支上不是太精打纸算。
王翠没支持也没否定,只吩咐牛石头把烧好的菜端出去:“先吃了饭早些歇着吧,明早再说。”
吃完了饭,牛石头陪小女儿玩了一会儿,外面天色彰示他们该睡了,牛石头在床上又耕了会儿地,办完了事很快呼呼大睡起来。对于成日出力的人,没有失眠这一说,一觉就是天亮。第二日清晨,牛石头又想起来昨日的打算,但不知怎的,只是过了一夜,那份冲动就褪去大半,疑虑又占了上风。
那小姐的法子能成吗?
她会不会是看了几本书就来抖落,其实并不知道实际能不能成?他们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总是这样,一些毫无道理的事让他们一做,就显得底气十足。牛石头不得不担忧。最后他和翠翠说:“我们虽然吃饭管够,但银钱也是辛苦钱,镰刀先等等,看看别人的效果,麦种的话就泡一亩吧。”牛石头家有十五亩田,就算真失败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王翠这次应得很快,她知道石头做事总是热血上头,等冷静了下来,自然该知道怎么做才是对他们这个小家有益。
“我这就去拿之前留的麦种,既然要做,哪怕就一亩,咱们也认真办好。牛石头傻笑起来:“那是,这十里八乡,就没有我牛石头种不好的地!大大大
林园。
林蕴坐在镜台前,打着哈欠看如意给她梳头发。昨日她吃完饭倒头就睡,在公堂上担惊受怕,又硬撑着演讲了一场,她这病好没多久的身体的确有些吃不消。
如意手上梳着头,嘴翘得可以挂个油壶:“昨日小姐那般惊险,却不带我和时迩,连袁嬷嬷也不带,留我们三个在家中担惊受怕。”林蕴乐意哄小姑娘,她打开妆盒,看到姹紫嫣红开在妆盒里的绢花,它们做工精细、栩栩如生。
林蕴手掠过柔软的娟瓣,最终拿出朵粉色蔷薇绢花,抬手往如意头上一插。“你们昨日在家担心我,也实在是辛苦,担心之余还不忘给我筹备了丰盛的晚餐,你们做得很好,所以奖一人一朵小红花。”说完,林蕴又从妆盒里取出一朵蓝色绣球、一朵黄色秋菊,林蕴一手拿一朵,眼疾手快地分别插到了袁嬷嬷和时迩头上。时迩感觉像是戴不惯花,这朵花把她封印了似的,浑身僵得很。袁嬷嬷脸发红,像是臊的:“我这个年纪了,怎么还能戴花呢?”如意笑得眼睛都弯了,嘴上娇滴滴地嘟囔着:"小姐就知道搪塞我们,还有这是三种颜色呢,哪里都是红的呢?”
自然是因为小红花意义不同,但林蕴又无法解释,只说自己刚刚嘴快说错了。
林蕴看着三人戴着花,好似都精神许多,她从妆盒里捞出一朵大红色的牡丹绢花,往自己头上一别。
嗯,昨日她也表现很好,也值得一朵小红花。等安抚好家中这三个,林蕴叫了钱大来见:“你的武师父,我已经让管家去请了,不过寻到合适的,可能要两天。”钱大说他不急:“师父来之前,我会一直好好练基本功。”林蕴说:“行,等你今日基本功练完,带我出去一趟。”“二小姐想去哪儿?”
“铁匠铺。”
大大大
宛平小县城在皇城西边,钱大以前来过不少次,赶车赶得一点没走冤枉路。林蕴坐在马车里,虽然一人送了一朵花,但好像没有抚平如意她们对林蕴安危的焦虑。袁嬷嬷、如意、时迩和林蕴四个人待在车厢中,显得宽敞的空间者都有点挤。
如意眨巴着大眼睛,怯怯地问:“小姐,我是不是挤到你了。”林蕴色令智昏:“没有,离得近暖和。”
除了马车里的几个,外面还骑马跟着一个陆暄和,他听说林蕴要来铁匠铺,专程来看热闹。
等到了铁匠铺,铁匠铺才是真正的暖和,烟火气十足,还搭配着“铛铛铛的敲打声,“呜鸣呜"的拉风箱声。
正打到关键时刻,不好停手,林蕴本想等一等,但陆暄和自告奋勇,接过铁匠手里的活儿,干得像模像样。
“儿时想自己造一把剑,学过两手。”
林蕴称赞了陆表哥几句,提供完情绪价值后,与铁匠说她的要求:“做一些镰刀和锄头出来,用熟铁铸锄头和镰刀,然后刃口熔一层生铁。”方法古怪,但这官家小姐出手阔绰,看在银钱的份上,他照做就是。铁匠问林蕴要做多少?
林蕴:“越多越好,你一日能做几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