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细细梳理着这些养生知识的脉络,时而又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仿佛推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知识的大门,收获颇丰。她本就对各类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是治国理政的方略,还是诗词歌赋的雅趣,亦或是这关乎人体健康的养生之道,只要是蕴含着智慧的学问,都能勾起她强烈的求知欲。
此刻,大周女皇心中暗自想着,这溪施姑娘着实不简单,看似身处市井,却有着如此深厚的学识涵养,不仅对相面之术了如指掌,这养生之道更是涉猎广泛,无论是中医传统之法,还是道家精妙理念,皆能说得头头是道,每一个例子都生动形象,每一个讲解都细致入微,让人一听就明白,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而且她能将这些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这份善良与热忱更是难得。
溪施见大周女皇听得如此入神,心中也满是欢喜,觉得自己这一番讲述算是遇到了知音,更是来了兴致,继续说道:“道家养生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起居作息需顺应天时呢。”
她微微仰起头,目光中透着一丝悠然神往,仿佛正在脑海中勾勒出那顺应自然规律生活的美好画面,接着说道:“一日之中,子时到午时,也就是夜里十一点到中午十二点,乃是阳气生发、渐至最盛之时,所以这个时间段宜起床活动,进食滋补阳气的食物,让身体随着阳气的升腾而充满活力。就像咱们早上可以吃些温热的粥食呀,像小米粥,它味甘性平,有着健脾和胃、补益虚损的功效,最是适合早餐食用,能助力阳气在体内更好地生发呢。而午时,也就是中午十二点左右,这时阳气最旺,稍作休息,哪怕只是闭目养神片刻,都能让身心得到很好的滋养,民间常说的‘睡午觉,养阳气’便是这个道理啦。”
“过了午时,从午时到酉时,也就是中午十二点到傍晚六点,阳气开始慢慢收敛,阴气渐生,这个时候呀,就适宜做些相对平和的事儿,比如看看书、下下棋之类的,让自己的身心也跟着这阴阳的转换慢慢平静下来。劳作也好,思考也罢,都不宜过于劳累,以免耗损阳气。等到酉时,也就是傍晚时分,该进食晚餐了,晚餐可不能像午餐那般丰盛,要吃得清淡些、少些,避免给肠胃造成太大负担,毕竟夜间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对变弱了呀。”
“再往后,到了亥时,差不多就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此时阴气最盛,阳气潜藏,人就应当准备入睡了,早早地躺到床上,放松身心,让身体和精神都进入到休养生息的状态,顺应着这自然的节律,让阳气在体内好好地潜藏起来,以待来日再次生发。若是长期熬夜,违背了这个天时规律,那身体的阴阳平衡就容易被打破,各种毛病也就随之而来了呀。”
“而且呀,四季的变化里也藏着养生的大学问呢,道家对此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溪施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要把四季的流转具象化一般,“春季,万物复苏,阳气上升,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之象,这时候养生要注重‘生’字,就如同我之前所说的疏肝理气,让身体里的阳气能够顺畅地生发出来。除了多吃些应季的新鲜蔬菜,像荠菜、春笋等,还可以多去郊外踏青,感受那春日的暖阳和清新的空气,让自己的身心与大自然一同焕发生机。早上起床也可以比冬日稍早一些,迎着朝阳活动活动,舒展舒展筋骨,就像那刚从冬眠中苏醒的小动物一样,充满活力地迎接新的一天呢。”
“夏季呢,天气炎热,暑气蒸腾,阳气达到鼎盛,而阴气则藏于内。这个时节养生讲究的是‘长’,要养心防暑,让阳气在体内能够顺畅地长养。一方面要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像绿豆汤那可是夏季消暑的佳品呀,绿豆性寒味甘,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煮上一锅绿豆汤,晾凉后喝上一碗,那清凉之感瞬间就能传遍全身。另一方面,要避免在烈日当空时外出活动,以防中暑。午后暑气最盛,可以小憩一会儿,避开这最热的时候。而且夏季人容易出汗,衣物要选择轻薄透气的,便于汗液排出,保持身体的清爽舒适呢。”
“秋季,秋风渐起,天气转凉,阳气开始收敛,阴气渐长,正是‘收’的时节。养生的重点在于润肺生津,保养好肺气,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这时候可以多吃些白色的食物,像梨、百合、银耳、山药等,它们都有着滋阴润肺的功效。清晨起来,呼吸着那略带凉意的空气,做做深呼吸,能让肺气得到很好的滋养。日常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等,增强体质的同时,也有助于肺气的收敛呢。”
“冬季,天寒地冻,万物蛰伏,阳气潜藏于内,阴气盛极,是‘藏’的季节。养生就得围绕着这个‘藏’字下功夫啦,要养肾防寒,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让阳气在体内好好地潜藏起来,不被外界的寒冷所损耗。饮食上多吃些温热滋补的食物,像我之前提到的羊肉汤呀,羊肉性温热,能温中暖胃、补肾壮阳,在寒冷的冬日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全身都能暖和起来呢。还有核桃、黑芝麻,它们都是补肾的好食材,可以做成各种美食来食用哦。而且冬季不宜过度劳累,要避免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太过呢。”
溪施说得绘声绘色,那模样仿佛自己就是一位深谙养生之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