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6章
026.
大梁不是没有创作速度快的作者。
事实上,大梁底层的作者,很多都是很勤奋的。端看《主母》火爆时,那么多小报纸跟风连载重生文的速度就知道了。可在读者的固有印象中,像戴琳琅这样的畅销书作者,通常创作速度是不快的。
即便早期有作者为了趁热打铁,巩固自己在小说行业的地位,或者为了赚钱,开新书的速度会快一些。
可是再快,也没有戴琳琅这样,第一部上市不到两个月,第二部马上就要出版单行册的啊。
“如果是在报纸上连载,我还能相信一下,毕竞连载的话一万字左右就可以了,在这样短时间内写完一万字,还是很有可能的。可偏偏是长篇小说小说,这么短的时间真的能写完吗?”
“若采薇报社宣传的消息是真的,那我就要担心第二部的质量了。这个小说,不会是像一些小报社那样,除了角色名字一样,其他跟第一部内容毫无关联吧?”
“即便真的与第一部无关联,这么短时间内,想要创作出一部完整的小说,难度还是很大的吧?我担心这部小说可能是为了抢占热度,作者或者报社买了人的作品来挂名的。”
“不可能吧,《主母》的热度这么好,报社和作者不可能做出这种堪称自掘坟墓的事情来吧?再说了陈三愿的文风和文笔都很特别,现在市面上还没出现这样的风格,买别人写好的作品,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依我看,这就是报社的主意,看《主母》第一部热度大,有赚头,便想要趁热打铁,学一些小报社,抢时间搞出个所谓的第二部。而三愿雅士即便是不愿意,也没有办法,谁叫她是个新人作者,初出茅庐,啥也不懂,被报社哄骗签下了不平等契书。”
“有没有可能第二部是三愿雅士在第一部没上市前就已经开始创作的呢?如果一早就在创作,现在发表,也正常吧。”“你看你就是没全程关注这件事的,我跟你说,采薇报社是在《主母》第一部完结后,一些对结局不满的读者在报纸上提出意见后,才开始表示作者有仓创造第二部的计划,这表明第二部压根就不是提前写的,而是在《主母》上市后好些日子才开始有创作计划呢,按照采薇报社如今宣传的上市时间,刨除掉排版等工作日期,《主母》第二部的创作时间,严格算起来都没有两个月。这么短时间搞出来的,能是啥精品?不粗糙滥造就不错了。”“就不能是三愿雅士创作速度快?”
“我感觉再快也不能这么快吧?赵归雪雅士的创作速度已经是公认的快了,但是最短间隔出版新书的速度,也花了三个月。三愿雅士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还能比这更快?”
一开始,大部分读者只是持怀疑态度,讨论的过程中,还是怀揣着期盼的。但后面随着一些报纸同行下场,言论和心态就有些变化了。「重生题材开山之作《主母重生复仇记》即将出第二部,是披皮文学还是多人替写?]
[为抢占暑期热度而仓促上市第二部,某些作者圈钱不要忘记创作底线。][新人畅销书作者惨遭报社欺骗,不平等契书令其只能含泪当傀儡。」在这些怀抱有别的心思的报刊的舆论引导下,《主母》第二部还没上市呢,都要在读者心心中留下[披皮文]、「替写文]、[毫无内容流水文]等等印象了。采薇报社便是紧急公关,但是双拳难敌四手,想打击采薇报社,遏制戴琳琅出口的报社和作者同行都不少,他们浑水摸鱼齐齐下场,宣传部想了常见的法子,都没起到预期效果。
“这样下去,可能会有不少读者对《主母》第二部的质量失去信心,到时候购买欲望可能会下降。”
会议室上,采薇报社的宣传部门将这段时间各大报纸出现的贬低舆论拿出来给众人探讨,想要看看能否另辟蹊径,想个合适的解决办法。《主母》第二部是报社重点关注图书,前期投入的资源并不少,对它抱的期望也大,特别是报社总编看过稿子后,便决定加大资源投入,务必要争取实现《主母》第一部的热销。
宣传部这段时间的压力还蛮大的。
《主母》第一部的销量已经达到四十六万册了,想要再出一本这样的书,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现在又遭遇这事,那真是有得头秃。“在单行册上市前,让《主母》第二部在报纸上先连载一期内容怎么样?”赵瑾瑜也出席了宣传部的会议,对于《主母》第二部这段时间以来遭受的舆论攻击,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早就有在想到底该如何应对。而现在提出的这个建议,也是绞尽脑汁之后,忽然想起《主母》第一部畅销时,她曾猜测过是不是也因为《主母》没有连载完全部内容就出版,读者的转化率那这般高,销量这么好,还打着之后也建议其他连载的长篇小说也可以这般试试,连载到一半出版,若销量也有所提高,等《主母》第二部时也可以这样试试。
只是这段时间她太忙了,没想起跟报社提起这茬,加之戴琳琅决定第二部走直接出版的路子,赵瑾瑜便将其搁置脑后。而今这个念头冒出来,她就觉得似乎还不错。换位思考,如果是她喜欢的小说,在短时间内便准备上市第二部,她心中也会忧虑质量问题,毕竞有句话不是这